学院首页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

职教要闻

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 >> 职教要闻 >> 正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崔保师解读《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

发布时间 :2019-12-13      来源 :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         编辑 :      浏览量 :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专门就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由教育部印发的第一个规范性文件,是教育科学研究战线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努力构建新时代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基本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总体设计,对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具有重大开创性、全局性、基础性意义。


《意见》指明了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

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


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的伟大实践创新和总结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显著成就,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体现时代要求、富有中国特色、符合教育实际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为此,《意见》明确指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强调要树牢“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科学研究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意见》提出了“坚持正确方向、服务实践需求、激发创新活力、弘扬优良学风”四条原则。进一步明确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坚持立足中国大地办教育搞科研,创新科研组织模式、运行机制和研究范式方法,激发科研活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优良学风,充分调动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科学发展。


《意见》提出,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构建更加健全的中国特色教育科学研究体系、机构体系、队伍体系,催生一批优秀科研成果,机制更加完善、机构和人员更有活力,组织形式和研究方法更加科学,科研成果和评价更加合理,原创研究能力显著增加,社会贡献度大幅提升。指导思想提供了思想指南,基本原则确立了工作遵循,发展目标明确了努力方向,为推动建设教育科学研究强国,推进教育科学研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了框架。


《意见》确定了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

职能定位和重点任务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明确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职能定位和重点任务,有利于更加充分发挥其功能与作用。《意见》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五大职能定位。一是繁荣教育理论。《意见》指出,要系统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教育方针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等研究,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理论、制度发展的历史根脉、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筑牢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石,构建中国特色教育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增强中国教育自信。二是服务国家决策。《意见》指出,全面提高服务决策能力,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等重大形势趋势,加强基础性、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三是指导教育实践。《意见》要求围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一线、深化研究,推动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四是引领社会舆论。《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主动释疑解惑、推广普及科学理念,做好舆情研判。五是促进国际交流。《意见》提出加强中外教育科学研究交流和国际比较研究,拓展与国外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着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参与全球治理,推动传播分享中国成果经验。《意见》还强调要加快成果转化,增强科研成果转化意识,推动成果转化为教案、决策、制度和舆论。


《意见》健全了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

机构体系和协同创新机制


组织机构建设是做好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支撑。《意见》明确划分了教育科学规划和管理机构、教育科学研究专门机构、高等BETVLCTOR伟德、中小学、教育学术团体和社会教育研究机构等六类组织机构,强化了各级规划领导小组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作用,明确了组织机构的职能职责定位,构建了全面覆盖、立体贯通、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体系。


协同攻关是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也是基本要求。协同创新机制是整合科研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提升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意见》明确要求,要树立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系统一盘棋思想,重视加强不同类型、不同层级、不同属性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创新,以教育调研平台、教育数据平台、国际教育信息平台、教育规划平台等四大平台为载体,构建上下联动、横纵贯通、内外合作的协同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教育科学研究战线协同攻关能力,为深化教育科学研究协同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意见》提出了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

运行机制和范式方法


优化运行机制是提升教育科学研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意见》对各级各类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围绕科研主责、加强制度建设、激发科研活力,释放创新活力、鼓励学术争鸣、强化科研诚信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改革任务,对稳步推进教育科学研究组织形态创新,不断提高教育科学研究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转型和发展亟待研究范式转变和方法创新。《意见》强调,要高度重视教育科学研究范式和方法创新,着重加强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追本溯源,探索教育本质和规律;在实证研究方面,要以事实和证据为依据,加强实证研究,强化长期性、系统性跟踪研究;在比较研究方面,坚持中外融通,既要挖掘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经验,又要积极吸纳国际教育研究的前沿进展和优秀成果。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强化教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充分运用新兴学科、新技术的最新成果和研究方法对教育的促进作用等,从而不断拓宽教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的

素质要求和能力建设


《意见》首次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提出了“信念坚定、学识广博、敢于创新和求真笃行”四个维度的素质要求。信念坚定,就是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学识广博,就是要努力掌握全面系统的教育学科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积极拓展自然科学等跨学科理论支撑,富有全球视野和历史眼光,具备多视角、多领域、多层次研究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敢于创新,就是要主动学习新知识,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研究,创新教育理论。求真笃行,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热爱教育、崇尚真理、脚踏实地、潜心研究、遵循规律、加强自律、勇于发展,力戒浮夸浮躁、投机取巧,杜绝“圈子”文化,自觉防范各种学术不端行为。


《意见》强调了教育科学研究队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资源。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教育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并从人才成长、薪酬激励、人才引进、梯队建设、表彰奖励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此外,《意见》还明确了促进教育科学研究人员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培训、管理、学术休假和进修等制度,首次提出了5年一周期的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创新提出了持久良性的“旋转门”机制等内容,对于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安心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意见》完善了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

评价方式和保障机制


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指挥棒”,做好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要有科学的评价方式。《意见》要求,要改革教育科学研究评价,根据研究类型的不同,科学设置分类评价标准,避免一刀切,注重建立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努力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顽瘴痼疾。此外,《意见》还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人员的晋升机制、职称评审进行了明确规定,有利于营造学术成长和学术创新的宽松环境。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根本保证。《意见》强调,要加强党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和推进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把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纳入教育发展整体部署和总体规划。强调重大教育规划和教育政策研究制订要进行科学论证,宣传发布要组织专家解读,贯彻落实要组织专业评估。《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教育科学研究经费的支持力度和加强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政策保障,对完善资助体系、保障经费稳步增长、优化经费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探索政府购买教育咨询服务、信息共享、对外交流合作等进行了规定,有利于全方位提高教育科学研究保障水平。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意见》出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视,回应了广大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长期以来的热切期盼,顺应了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必将大力推动教育科研工作开创新局面、为教育改革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教育研究》2019年第11期

上一条: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报告 下一条:突出重点,落实“1+X”证书制度

关闭